省地質局駐村工作隊:帶領群眾引水抗旱 共同締造美麗鄉村
發布日期:2022-09-05 點擊次數:
竹山縣何家灣村是該縣8個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,省地質局自2021年7月駐村以來,按照“心中有農、地質為農、全力助農”定位,統籌局內外資源,發動群眾、組織群眾、依靠群眾,持續推進何家灣村美麗鄉村建設。2022年8月,局駐村工作隊根據下基層、察民情、解民憂、暖民心實踐活動要求,組織帶領群眾引水抗旱,推動共同締造活動走深走實。
樹牢群眾觀念,以民需為工作導向。堅持問需于民,推動幫扶工作從“黨員干部端菜”向“群眾點單”轉變。7月以來,因持續干旱無雨天氣,何家灣村一組集中供水池逐漸見底,給村民生活帶來較大影響。8月中旬起,廣大村民開始通過“地質+數字鄉村”平臺反映飲水問題。省地質局駐村工作隊迅速向局黨委反映情況,局黨委急群眾之所急、想群眾之所想,撥付專項幫扶資金,要求聚焦群眾需求,匯聚群眾智慧力量,盡快解決飲水難題。8月19日起,何家灣村發起了一場干群協力引水抗旱的攻堅戰。
匯集群眾智慧,以民智為關鍵支撐。堅持問計于民,推動幫扶工作從“發號施令”向問計于民轉變。聚焦群眾飲水問題,駐村工作隊先后走訪30余戶群眾查看各家各戶飲水現狀,認真聽取群眾意見,收集建議24條。組織20余位黨員和村民代表查看蓄水池、沉淀池和水源地。召開兩次黨員和群眾代表研討會,提出建設性意見。最終干群集體決策,形成了“尋找一處新的水源地,修建一個新的沉淀池,架設一段新的引水管,增加蓄水池進水量”的治水方案。實踐證明,群眾智慧是無窮的。自8月26日引水成功后,一組集中供水池日增水量約150立方米,水量持續穩定,充分保障群眾用水需求。
凝聚群眾力量,以民力為前進動能。堅持群眾主體地位,實現從“干部干群眾看”向“帶動群眾一起干”轉變。新水源哪里找?群眾來幫忙。村民們自發分成4組穿越密林逐一篩查,終于在老河道的巖縫下,找到一汪清澈溪水。沉淀池怎么建?群眾來使勁。該村13名小工頭、泥瓦匠發揮專長,根據地形特征建成了一座容水量60立方的沉淀池。材料進不去怎么辦?群眾來出力。水源地距蓄水池有1.6公里,工程機械和車輛無法進場施工。在村干部的帶領下,200多位村民冒著40多度的高溫分三組輪番上陣,8天內累計義務出工625人次,將1噸多水泥、30多根鋼筋和各類管材抬進山溝,挖出一條1524米的管槽,引出了一眼局地深情的“同心泉”。
激發群眾活力,共同締造美麗鄉村。堅持問效于民,推動駐村幫扶從“管理教育群眾”向“學習依靠群眾”轉變?!按迕颀R心協力把水挖,男女搭配笑哈哈!女人取下了金項鏈兒,男人勒緊了褲腰帶兒……”一組村民郭光友在施工間隙編的順口溜,正是何家灣村干群齊心協力引水抗旱的真實寫照,也讓駐村工作隊深切感受到群眾的創造活力。面對接下來的日常用水管理等實際問題,省地質局駐村工作隊將和村“兩委”班子一道,堅持“共謀、共建、共管、共評、共享”理念,切實加強黨的領導,以黨員代表為依托建實村民小組;搭建鄉賢聯誼理事會等常態化參與平臺,發揮村民在共同治理中的主體作用;用好地質技術支撐,創新推進“地質+鄉村振興”,將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引向深入。
?。ㄊ〉刭|局供稿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