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糧食局黨員干部積極“下沉” 社區居民幸福指數“上升”
發布日期:2022-09-20 點擊次數:
在全省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,省糧食局認真組織黨員干部下沉社區,提出了每1名黨員干部聯系服務1個企業、社區或居民辦1件實事的“三個一”工作要求,下發下沉社區工作提示,要求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,與社區、群眾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,提升居民幸福指數。
在“深入走訪”中找準“民之所盼”。黨員下沉社區,找準“民之所盼”是關鍵。省糧食局黨員干部俯下身子,聽民意知民需,以“多點開花”之勢形成“需求覆蓋網”,用“辛苦指數”換百姓的“幸福指數”。一是深入社區掌握居民所需。局黨組帶頭深入社區走訪調研,了解社區居民生活現狀,看望慰問社區困難居民。實踐活動以來,局黨組成員到社區走訪調研共計9人次。全體黨員干部落實“雙報到,雙報告”制度,在下沉中收集問題59個,對力所能及的57個問題即知即辦,對需要組織幫助解決的2個問題,提請局黨組研究解決,目前已全部辦結,社區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不斷增強。二是積極響應對口聯系社區需求。充分發揮駐戶部巷、西城壕社區工作隊作用,緊盯疫情防控態勢,在常態化脫產下沉的基礎上,積極響應社區需求,變平時為戰時,組織突擊隊參與社區疫情防控應急處置。今年以來,共安排黨員參與社區應急處置140余人次,有效緩解社區疫情防控壓力。三是在“i武漢i家園”中領辦實事。黨員干部通過“i武漢i家園”小程序,關注社區動態,了解社區需求,結合個人實際,積極認崗、認事、認親,開展創單服務。局機關黨委通過管理后臺,實時掌握單位黨員下沉情況,及時督促提醒。截至9月14日,省糧食局133名在職黨員,共認崗152個,參與下沉服務723次、2237小時。
在“枝葉關情”中解決“民之所憂”。省糧食局黨員下沉社區,堅持問題導向,緊盯民生“痛點”,將“民之所憂”納入必辦清單,以“枝葉關情”的為民心態,辦好群眾身邊、房前屋后的小事實事。一是開展結對認親。黨員干部主動與社區困難居民結對認親,通過上門慰問、送醫跑腿等方式,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難題。局黨組書記、局長胡新明在走訪社區時了解到,戶部巷社區困難居民沈志剛身患重疾,家中唯一勞動力沈志芳卻因照顧哥哥無法找到工作,胡新明多方協調,幫助沈志芳就近找到了工作,并開展常態化幫扶。目前,省糧食局已有10余名黨員通過線上認親、線下結對等方式,與社區困難群眾成功結對。二是主動解決民生難題。局工作隊下沉時,有小區反映樓棟無雨陽棚,影響居民出行,該工作隊員迅速對問題進行核實反饋,報告局黨組,并協調落實資金7800元,為該小區安裝了13個雨陽棚,受到小區住戶好評。三是黨建引領送“溫暖”。實踐活動以來,省糧食局多次慰問社區困難居民,為社區養老院送去慰問物資。在“七一”節前后,局黨組書記上門慰問社區建國前老黨員,宣講國家政策。有的黨總支(支部)自發組團,黨員自愿出錢出物,看望慰問困難居民21戶,讓社區群眾真切感受到黨組織的“溫暖”。
在“排憂解難”中實現“共同締造”。省糧食局黨員下沉社區,堅持深入基層掌握群眾的急難愁盼,同群眾一起工作、一起建設,示范帶動群眾熱情,調動群眾主人翁意識,讓更多群眾參與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。一是積極參與社區治理。黨員干部主動認領社區黨組織成員、樓棟長、業委會成員等常設性崗位,以飽滿的熱情、嚴實的作風、務實的舉措,認真履職,獲得群眾認可,引導群眾積極參與、共同為建設社區美好環境出謀出力。截至9月14日,省糧食局共17名黨員認領相關崗位,4名黨員擔任社區街巷長。二是發揮好部門職能。聯合社區、省糧食行業協會、省糧油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部門,舉辦糧油科普進社區、糧食文化體驗等活動,為社區居民講解糧食質量安全知識,宣傳展示糧油科技產品質量,通過現場互動,增進機關、社區、居民間的感情。廣大民眾積極參與活動,共同宣傳健康消費、愛糧節糧新風尚。三是開展黨建共建。積極參與中華路街道“大工委”建設,與對口聯系社區開展常態化黨建共建,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,梳理資源清單,對接問題清單,建立項目清單,支持、協助推進“景區+街區+社區”建設,促進融合治理良性互動,共同為社區居民打造美好生活環境。今年,省糧食局與中華路街道區域化共建項目7項,包含了民生、黨建、科技及實用技能等。
?。ㄊ〖Z食局供稿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